高成長企業TOP100專訪 | 云動時代:做“貼地飛行”的創業者
將世界比特化,是20世紀留給21世紀的初始條件。當時間跨入新世紀后,整個社會就像被按下了加速鍵,為我們帶來超越想象的全新體驗,互聯網、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、元宇宙......遽然降臨的數字化新紀元正在孕育著全新的社會面貌。
數字化,為無數的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,有的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,有的成為了探索的先驅,有的在細分賽道中快速成長......在這無數的企業中,有這樣一家企業,PC時代抓住了流量紅利,移動互聯網時代后發先至與偉大的企業同行,在快速的成長之中,成為了國內領先的數字營銷服務商之一,這家企業就是榮獲2020中關村高成長企業TOP100的云動時代。近日,云動時代董事長作為中關村高成長企業TOP100的代表,接受了組委會的專訪,分享時代的“流量紅利”。
從PC到移動互聯網,與偉大企業同行
云動時代成立于2014年,是一個4G引爆移動端流量的年代,各大互聯網公司開展移動端入口搶奪大戰,加速在無線商業化的布局與變現。剛剛成立的云動時代,匯聚了華軍軟件園等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下載聯盟,與百度、360等深度雙向合作,在軟件開發的業務上持續盈利,掌握了PC時代的流量密碼,這也成為了云動時代此后保持穩健增長的重要業務支柱。
然而,云動時代雖然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流量爆發的時代,但是卻介入很晚,短短兩三年的時間,移動互聯網流量已被華為、小米、VIVO等硬件終端企業占據?!皼]有流量,互聯網商業模式就沒有意義”云動時代董事長在回顧企業的移動互聯網戰略時說道,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后發先至成為了云動時代的重要戰略方向。不過,好在移動互聯網的空間足夠廣闊,雖然流量先機已失,但是云動時代的優勢在于運營,憑借著PC時代的優勢積累,云動時代選擇與移動互聯網時代偉大的企業同行,并成功拿下了華為、vivo等知名手機廠商的品牌核心代理,并與頭條、快手等頭部公司深度合作,還與傳音手機合作,加速海外拓展。在“優勢積累+與偉大企業同行”的發展中,數字營銷業務出現了快速擴張,奠定了云動時代持續高成長的基礎。
與此同時,云動時代也成功與微軟公司在線上軟件分銷領域展開了戰略合作,負責OFFICE產品在亞太地區的推廣,沉淀下來的職場用戶,也成為了云動時代垂直場景類服務的重要切入口,通過精細化運營、優質內容輸出、工具化產品打造,探索職業教育場景服務?!斑@既是國家戰略,也是云動時代的社會責任”,云動時代董事長表示。
如今,云動時代通過PC與移動互聯網的布局與探索,已成功立足于流量聚合運營,開始構建以數據為本的互聯網智能世界,這是以服務為核心的流量精細化運營時代的剛剛開始。正如云動時代董事長所談到的,“移動互聯網流量的粗放獲取、增量發展時代過去了,但是精細化的玩法還有很多,需要運營、技術、服務能力三位一體,其中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于強調服務”。
技術發展的核心是要落地
與很多依托技術產品成長的企業不同,云動時代的成長帶有的是互聯網的基因,這或許也與云動時代董事長的經歷相關。他是資深的媒體人與互聯網人,曾從事媒體行業近十年,也曾在太平洋網絡工作十年,從太平洋電腦網總編,到太平洋網絡執行總裁,還在持續活躍于投資領域,成功投資了簡愛酸奶、未來通證等企業。
他過往的管理與商業經驗,深刻地影響了云動時代以服務為核心、穩健推進的發展模式。正如他接受專訪時所談到的那樣,云動時代智能分發、數字營銷與場景付費三大業務,是都是“像兩條腿走路,前面的業務站住,后面再做增量”。這是因為這種發展思路,云動時代在PC時代深耕的優勢得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延續,并實現了后發先至的商業布局,在時代浪潮與開放合作之中成就高成長發展。
作為數字營銷領域的領先者,云動時代同樣重視技術發展,對于技術與商業的實踐也有著獨特的觀點?!凹夹g的核心是要落地”,云動時代董事長說道,“作為經營型的公司,是要先找到商業方向再去找技術要素,比如教育,需要用到大數據我們就研究大數據,需要邊緣計算我們就研究邊緣計算,而且我們重視的是技術上的突破而非系統的創新”。這也避免了很多處于起步階段和成長階段的企業遇到的“技術很先進,但是沒有找到市場需求,無法商業化”的窘境。
對于創業而言,他坦誠表示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發現商業機會,做好商業化,賺到錢,因為這關系到企業生存和未來發展?!吧鐣陌l展需要兩類創業者,一種是類似于喬布斯這樣抓住突破創造需求的,另一類是‘貼地飛行’的,去發現市場需求、解決市場需求”云動時代董事長如是說,而且對于自己的定位即為后者,“有很多聰明的人在創造需求,我們這些‘不聰明的’就在空白的領域服務市場需求也是能做出很多貢獻的”。
正如他所提到的那樣,做一個“組合者”,發現商業機會,結合自己具備的能力解決痛點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,云動時代是這樣做的,也得到了高成長發展的機會。云動時代能夠把握住高成長發展的機會,云動時代董事長總結為“天時、地利、人和”,即“發現市場機會不太早也不太晚、有很好的合作伙伴、具有合伙人文化的精煉團隊”,雖然理念很簡單,但這需要創業者不斷去探索、去嘗試,不斷修正、創新。因此,創業一直在路上。